名家评说
赵铎:其情质朴如洗,其画婉如其人

----书画家姜栋梁点滴印象

   中国花鸟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和辉煌的业级,五代是我国山水,花鸟画灿烂辉煌的时代,花鸟画从山水,人物画科中分离出来,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厚的传统。

    选择兔年的新春,断续而认真地观摩过栋梁仁兄带来不多的作品集、精致小品和巨幅构制,命闲暇之余写上几句,对于同乡同好的我当然要遵崇。

姜栋梁,字耘砚,斋号河洛居人。曾用名枚,雨溪,如溪楼主人,河南省洛阳人,自幼酷爱书画,现为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国画院画家,洛阳书画院特聘画家,河南省花鸟画研究院会员。

   栋梁仁兄学艺之路说来相当曲折,可谓千辛万苦。小的时候为没有钱去买画笔和纸张而犯愁,不是在作业本背面画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是常常将院子里的泥地浇湿做纸,而后用干树枝画想象中的艺术品。稍大一些参加工作时候,只有在繁忙的工余星期天才能高兴的背起画夹出门去写生。当时,在许多人眼里那是一件十分浪漫而又有品位的事。事实上,艺术创作探索的过程并非只有浪漫情怀和幸福感。你要抵得住生活中的喧嚣和多种诱惑去投身艺术,伴随而来的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创作过程的寂寞、周而复始的基本功训练的枯燥和胡乱糊口后的清贫生涯,栋梁仁兄的沉寂和坚持一下子就是近三十年,期间办过艺术商店,做过设计策划人,私募人画师等。

当终于有那么一天面对许许多多满意的作品和获奖证书时,是种别样的精神享受,就像池塘河边静静期待中的垂钓者在寂寞中恒心守候到收获一样。自由自在的想象和摸挲着作品充实感以及件件精彩作品问世后的欣喜,那种成就感是其他任何奢华享受也难以比拟和替代了的。

   栋梁仁兄于绘画上甚是谦虚,曰:“余之画,根基甚浅,既少科班,亦无章法,更少师承,因蒙艺术不弃,怀着敬畏去创作,遂得上苍的恩赐”。

   这“画得恩赐”四字,用的何其精妙!

   曾经有一段时间,参展和获奖成了栋梁仁兄摩顶追求,甚至顽强到非全国性的赛事不屑于参加的地步!虽然入选和获奖后的兴奋会激起了更大的创作欲望,但随之却发现个性化的艺术探索和自然表达会在不知不觉中被评委们“权威”的评判所约束,创作方向也会随之改变,虚荣和功利之心也随之萌生。于是,艺术本身被搁置一旁,评委的“权威标准”替代了自我。栋梁仁兄猛然惊觉,艺术必须回到初衷,去应和那质朴心灵深处的轰鸣。

    创作犹如种花。有人为消磨时光,就像上午晒太阳一样;有人是追求时尚,为了展示身份高贵,就像穿金戴银。而栋梁仁兄则把养花看作是自己的生活的必要程序,就像穿衣吃饭。在生活常态化的艺术创作状态中,经典的文化内涵悄然转化为他个人的艺术气质修炼和扎实基本功的凝固,生活中诸多常人看来熟视无睹的现象和经历源源不断地转换成艺术养分,无需粉饰、无需伪装、无需绞尽脑汁,平平淡淡、实实在在、真真切切,那个本真不经意间便在其创作的画面上悄然浮现。

  “你现在的基本功是扎实的,笔墨线条都很好,况且没有受到学院派的框架拘束,下面要进行的是创新,是以你心灵深处的激情去进行创作,这样出来的作品肯定很好。”这是人民艺术家鲁慕迅先生看了栋梁仁兄的画作后的评价。

   自古以来,牡丹花凭借其富丽堂皇、雍容华贵成为文人墨客填词作画,唱和雅集的主体,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誉,然而栋梁对着大幅花卉制作说,画牡丹为主体的作品是为了应景,丝毫萌动不了刻骨铭心的创作动机。

   栋梁仁兄又曰:“每当有所悟,则怡然欲书”。此句妙极,而又准极!栋梁仁兄是画家,画是创作,当然由情生发。古人云:“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有了才情自然画意传神。

作画是有了画后才题款配诗。也即“所悟所得,遂成逸品”也!

五代、北宋时期的董源、关仝,荆浩、巨然、范宽,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元代卓有成就的画家赵孟頫 、吴镇、黄公望、王蒙、倪瓒,明代的沈周,唐寅的浅绛山水等斐然不同,清代有“四王”也有“四僧”,主流和边缘的艺术,创新和继承,从古到今天都有的现象。可能今天更明显更张扬一些而已。纵观历史,艺术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自身的审美价值,放眼不同朝代艺术品创作的任何时间段,你就会更清楚的看到怎样去对待这个问题了!

清代书画圣手郑燮说:“必极功然后能写意,非不工而遂能写意也。”“横涂竖抹,要自笔笔在法中,未能一笔逾于法外。甚矣,石公(涛)功夫之不可及也。功夫气候,潜差一点不得。”

古往今来,写字作画,欲自成一家面貌,不易也。如果你的作品不用署名,开卷即知其人,鼎盛宋元以后,达此境者甚稀。修炼到如此程度,真乃大不易也,栋梁仁兄已走在这条路上了。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Copyright(c) 2009 hjjdl.cn. All Rights Reserved.姜棟樑美術工作室 版權所有
豫ICP备09004507号  技術支持:駿友網絡